期刊简介

               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学术刊物,81年创刊。以提高为主,注重实用,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主要反映最新的中医药科研、临床、教学成果与经验。辟有理论研究、中医基本概念论析、安徽近代名老中医学术精华、新安医学研究、临床研究、临床经验、针灸经络、方药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教学研究、综述等栏目。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等。可供广大中医药人员、中西医结合工作者、中医院校师生及自学深造中医者参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 安徽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2095-724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4-1324/R

邮发代号: 26-2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安徽

出版地区 安徽

订购价格 160.00

杂志荣誉 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二等奖(04)和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二等奖(04)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 杂志名称: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2095-7246
  • 国内刊号:34-1324/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二等奖(04)和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二等奖(04)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2004年第6期文章
  • 低分子量肝素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目的:研究低分子量肝素在大鼠皮下注射后的生物利用度,并对不同样品进行生物利用度的比较.方法:采用静脉和皮下两种方式给药,测定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绘制成曲线,计算出曲线下面积.结果:6个样品的皮下生物利用度分别为85.0%,89.6%,77.3%,91.0%,79.2%和79.6%.结论:不同来源的低分子量肝素皮下生物利用度有较大的差异.......

    作者:夏红梅;徐银祥;宁袁 刊期: 2004- 06

  •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的含量

    目的:测定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的含量.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以正十六烷为内标.结果:在2.2~11.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测得平均回收率为99.98%,RSD为1.11%.结论:本法灵敏、准确、可靠,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完茂林;张继传 刊期: 2004- 06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表现特征与五运六气相关性回顾分析

    目的: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表现特征与五运六气的相关性.方法: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发热特征、呼吸系统特征、病死原因与中医运气理论进行对比回顾分析.结果: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发热特征、呼吸系统特征、病死原因等临床表现特征和运气理论的警示性论述具有高度的符合性.结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临床表现特征和中医的运气理论中关于癸未年运气病候描述相一致,提示气运变化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临床表现特征具有重大影响作......

    作者:孙万森;吴喜利;乔成林;崔大江;杨成志 刊期: 2004- 06

  • 慢性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其发病率高、病程较长、病情复杂,在胃黏膜癌前病变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从胃癌Ⅰ级预防的角度注重对萎缩性胃炎转归的研究,特别是建立类似人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作干预阻断试验,寻找逆转癌变的方法,意义重大.自从20世纪80年代日本人运用胆汁或牛磺胆酸成功建立慢性胃炎的动物模型以来,国内对......

    作者:赵霞;潘华峰;刘静 刊期: 2004- 06

  •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近况

    自1983年Warrn和Marshall从慢性活动性胃炎胃窦黏膜中成功地分离和培养出幽门螺杆菌(HP)以来,该菌与胃和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经过10多年的研究,现有资料已充分证明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较少见的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癌的主要病因,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许多学者[1]认为,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活动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现将中医药治疗HP的状......

    作者:王霞丽;李安源 刊期: 2004- 06

  • 淫羊藿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本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以原发性OP为多见.OP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社会的老龄化,其发生率逐渐上升.OP已构成对社会和中老年人健康的严重威胁,加紧开展此病的防治研究已成为医药工作者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目前国内外使用的一些药物如钙制剂、维生素D、氟化......

    作者:修春英;蔡辉;郭郡浩 刊期: 2004- 06

  •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疾病.本病多侵犯手、足、腕等小关节,如不给予适当治疗,病情逐渐加重,后可引起关节畸形、强直和功能丧失,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目前西医治疗RA尚无特效方法,且长期服药毒性和不良作用较大.而中医药在防治RA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与优势,正日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中医药治疗RA的特色在于辨证论治,......

    作者:江锋 刊期: 2004- 06

  • 杨长森教授临床经验撷英

    杨长森教授,主任医师,著名针灸学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国针灸学会临床研究会理事长等职.笔者有幸随诊,聆听教诲,受益匪浅,特记述一二,以飨读者.......

    作者:张稚鲲;张海洲 刊期: 2004- 06

  • 脾脏转移瘤的MSCT分析

    目的:阐述脾转移瘤的MSCT表现,探讨MSCT检查的价值.方法:回顾40例临床病理证实的脾转移瘤的MSCT平扫及增强资料.结果:单发16例,多发24例;其中单发或多发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灶21例,不规则形8例,大囊样低密度影6例,弥漫粟粒样病灶2例,脾门菜花样肿块3例;34例同时存在多脏器转移.结论:脾脏转移瘤表现多样化,与脾脏多种病变需要鉴别;脾脏转移提示患者的免疫力低下,对确定治疗方案有意义;M......

    作者:唐业斌;袁年平;王前程;孙敬 刊期: 2004- 06

  • 医学生临床技能评价的现状与思考

    临床技能是医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我国医学生临床技能考核重视程度不够、方法较单一、评价水平参差不齐;应加强临床技能评价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强化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建立临床实践技能训练指标评价体系.......

    作者:孙梯业;朱锡光;陈自强;颜伟;刘刚;郭海涛 刊期: 2004-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