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学术刊物,81年创刊。以提高为主,注重实用,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主要反映最新的中医药科研、临床、教学成果与经验。辟有理论研究、中医基本概念论析、安徽近代名老中医学术精华、新安医学研究、临床研究、临床经验、针灸经络、方药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教学研究、综述等栏目。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等。可供广大中医药人员、中西医结合工作者、中医院校师生及自学深造中医者参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 安徽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2095-724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4-1324/R

邮发代号: 26-2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安徽

出版地区 安徽

订购价格 160.00

杂志荣誉 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二等奖(04)和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二等奖(04)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 杂志名称: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2095-7246
  • 国内刊号:34-1324/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二等奖(04)和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二等奖(04)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2006年第1期文章
  • 正交设计研究金银花绿原酸煎提工艺

    目的:优选金银花绿原酸煎煮提取的佳工艺.方法:利用正交试验法,以总浸膏得率和绿原酸含量为指标,考察粉碎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加水量对煎煮工艺的影响.结果:佳工艺为金银花粉末过50目筛,加水量30倍,煎煮3次,每次煎煮30min.......

    作者:李荣;胡成穆;钟明媚;李俊 刊期: 2006- 01

  • HPLC法测定生脉饮中五味子醇甲含量

    目的:建立生脉饮中五味子醇甲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Lichrospher-C18柱(Hanbon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6mm×250mm);流动相:甲醇-水(13∶7);检测波长为250nm;流速为1.0ml/min;柱温30℃;灵敏度为1.0Aufs.结果: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A=5E+06c-143280,r=0.9995,五味子醇甲含量为0.12~0.60μg时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五味......

    作者:欧金梅;罗捷华 刊期: 2006- 01

  • 《金匮要略》活血化瘀方剂组方用药规律探析

    治瘀血之方,活血化瘀药常配以理气、温经、化痰、利水、清热之品,或佐以扶正,或峻药缓攻,或攻补兼施、寒热并用、刚柔并济.仲景活血化瘀诸方,用药精当,法度严谨,配伍巧妙,对指导临床遣药组方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文 刊期: 2006- 01

  • 分部针刺法治疗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分部针刺法治疗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和作用规律.方法:60例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患者按临床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选取阿是穴、第4~6颈夹脊、合谷、足三里,对照组选取肩髃、肩前、肩贞、阿是穴、阳陵泉、中平穴.电针刺激,每次30min,每周2~3次,共2周.比较观察两种疗法治疗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结果:首次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效率为6......

    作者:陈敏娜;周美启 刊期: 2006- 01

  • 急性缺血性卒中中医治法实验研究进展

    脑血管病是危及当今人类健康的三大原因之一,其中缺血性卒中与出血性卒中的发病比约为3∶1.因此,缺血性卒中已成为当前防治脑血管病的工作重点.既往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对于治疗该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丰富的经验积累,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临床特色和治疗优势.本文仅就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急性缺血卒中的实验研究资料从中医治法角度进行粗略整理,并对其相关问题进行比较与分析.......

    作者:郜峦;王键 刊期: 2006- 01

  • 针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时效性研究现状

    脑卒中具有极高的发病率、病残率、病死率和复发率,是针灸治疗有效病症之一.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为11~18/万,死亡率为8~12/万.据此推算,我国约有700万脑卒中患者,其中75%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70%重度致残,缺血性脑血管病在全部脑血管病中占56.6%~80.0%,且发病年龄具有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影响着人民的身体健康,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作者:徐振华;许能贵;靳瑞 刊期: 2006- 01

  • 中医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补体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笔者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研究成果,特别是补体(complement,C)的影响作一阐述,并探讨补体受体、补体调节蛋白在RA诊治中的作用.......

    作者:郭雯;刘健 刊期: 2006- 01

  • 基因芯片技术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基因芯片技术是一项融分子生物学、半导体微电子、激光、化学染料、生物住处学等领域各项技术,一次微排列实验可对上千种基因的表达水平、突变和多态性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的高新技术,同时也是目前微观整体研究的一项新技术.......

    作者:周美启;周逸平;汪克明 刊期: 2006- 01

  •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临床研究进展

    脂肪肝是指各种原因使肝脏脂肪代谢发生障碍,致脂类物质的动态平衡失调,从而造成脂肪在肝组织细胞内蓄积的一种病理状态.当肝内脂质含量超过肝脏湿质量的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见1/3以上的肝组织脂变时,即称为脂肪肝.......

    作者:王凤珍;杨钦河;王强;龚理 刊期: 2006- 01

  • 斑贴试验诊断变应性接触性皮炎70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斑贴试验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诊断中的运用.方法:采用标准筛选系列20类抗原对70例可疑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进行皮肤斑贴试验.结果:70例受试者斑贴试验有1项或1项以上阳性者68例,总阳性率为97.1%,阳性率较高的变应原是甲醛、重铬酸钾、硫酸镍、芳香混合物、N-环己基硫酞内酯、噻汞撒(硫柳汞)、乙二胺.结论:斑贴试验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诊断和预防中有着重要意义.环境污染、化妆品及外用药的滥用等......

    作者:张虹亚;刘小平;刘涛峰;冯璐 刊期: 2006-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