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学术刊物,81年创刊。以提高为主,注重实用,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主要反映最新的中医药科研、临床、教学成果与经验。辟有理论研究、中医基本概念论析、安徽近代名老中医学术精华、新安医学研究、临床研究、临床经验、针灸经络、方药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教学研究、综述等栏目。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等。可供广大中医药人员、中西医结合工作者、中医院校师生及自学深造中医者参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 安徽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2095-724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4-1324/R

邮发代号: 26-2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安徽

出版地区 安徽

订购价格 160.00

杂志荣誉 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二等奖(04)和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二等奖(04)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 杂志名称: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2095-7246
  • 国内刊号:34-1324/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二等奖(04)和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二等奖(04)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2013年第1期文章
  • 刺囊酸微生物转化菌株的初步筛选

    目的从自然界选出不同类型的菌种,并筛选可以转化刺囊酸的菌株.方法用微生物对刺囊酸进行转化,筛选出能转化刺囊酸的菌种,采用薄层色谱法(thinlayerchromatography,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检测转化反应的发生.结果从12株不同的菌种中,共筛选出4株菌株具有转化刺囊酸能力的菌株,TLC和HPLC结果显示......

    作者:马义雯;俞年军;孙迪安;郜昭慧 刊期: 2013- 01

  • 茯苓不同药用部位化学成分分析

    目的比较茯苓不同药用部位化学成分的含量,为茯苓药材产地加工的产业化研究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茯苓不同药用部位中水不溶性多糖、茯苓酸的含量.结果茯苓不同药用部位的水不溶性多糖含量大小依次为白茯苓、茯神、赤茯苓、茯苓皮,茯苓酸含量大小依次为赤茯苓、茯苓皮、白茯苓、茯神.结论茯苓不同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茯苓酸和茯苓水不溶性多糖的含量与临床......

    作者:许甜甜;金传山;吴德玲;张伟;王进 刊期: 2013- 01

  • 中药生物的地理分布类型与优质、地道药材的优选模式

    中药生物的生长、发育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因光照、温度、湿度和空气等不同生态因子的影响而产生不同分布.优质、地道中药材具有独特的地理分布,是对综合生态因子佳适应的结果.应用植物分类、植物生态及中药地理等多学科知识对我国优质、地道药材的分布规律进行探索,并根据地理分布将中药生物的分布分为同纬异经、同经异纬、异纬异经、特殊需求4种基本类型,确定同药单向优选、同药双向或多向优选、异药双向或多向优选、同药多......

    作者:王德群 刊期: 2013- 01

  • 龚廷贤饮食损伤证治特色研究

    明代医家龚廷贤论治饮食损伤独具特色,不仅继承李东垣饮食分治思想,同时提出脾胃分治、辨因论治理论.龚氏认为饮食损伤胃病在先,继而及脾;饮酒伤偏重酒病防治;食伤原因有多食、急食、强食、误食及寒物、热物所伤之不同.其治胃擅用疏通、慎用消导,治脾擅用健运兼以益肾,并创制治饮食损伤诸方;注重饮食养生,提出三宜五不宜;对于脾胃虚弱者强调食疗,创食疗法及糕饼方.这些理论对饮食损伤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作者:王东坡;张惠敏;林燕;李卫红;李兴广;丁雷 刊期: 2013- 01

  • 不同地域痹证中医药治疗特色

    痹证是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病证.痹证的发生与体质的盛衰以及气候条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西北方之人患痹证,宜用疏通重剂、温热之药;东南方之人患痹证,宜用疏通轻剂、清凉之品;中部之人患痹证,当因地制宜.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痹证的现代研究,基于中医地域医学特色,探讨不同地域痹证的辨证及治疗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玥;刘健 刊期: 2013- 01

  • 电针胃俞募穴对胃扩张模型大鼠胃内压及血清胆囊收缩素-8、胃泌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针胃俞募穴对胃扩张模型大鼠胃内压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在大鼠胃内安置自制球囊的方法记录胃内压,观察电针胃俞、中脘、胃俞+中脘对胃扩张模型大鼠胃内压的影响.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胆囊收缩素-8(cholecystokinin-8,CCK-8)、胃泌素(gastrin,GAS)的含量.结果电针后各电针组胃内压强较电针前显著增加(P<0.01);胃俞组和胃俞+中脘组电针后胃内压......

    作者:黄顺;王浩;黄学勇;申国明 刊期: 2013- 01

  • 高忻洙针灸学术思想探析

    高忻洙教授从事针灸教学、临床、科研40余年,拥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其对腧穴定位、概念等针灸核心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出腧穴间配伍应用会出现协同或拮抗作用的假说,倡导针药异途而同理,主持摄制我国第一部灸法教学片,为针灸学的发展以及培养针灸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李梦;胡玲;唐巍;蔡荣林 刊期: 2013- 01

  • 温针灸治疗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并发肥胖36例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发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医辨证为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并发肥胖的患者36例,采用温针灸配合耳针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温针灸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及肥胖指标的变化,并观察综合疗效.结果温针灸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压、体质量、肥胖度、体质量指数和体脂百分率均显著下降(P<0.01),总有效率为91.7%,随着疗程的增加,疗效显著提高.结论温针灸疗法对......

    作者:冯虹;刘志诚;徐斌 刊期: 2013- 01

  • 银杏内酯B剂型研究进展

    银杏萜内酯类化合物是银杏叶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主要用于神经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1-2].银杏内酯(ginkgolides,GG)是银杏(GinkgobilobaL.)中的脂溶性生理活性成分,是具有高度专属性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受体拮抗剂,具有扩张冠状血管、改善脑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拮抗血管通透......

    作者:蔡晓蕾;陈卫东 刊期: 2013- 01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关键基因与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进展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hypertension,EH)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一般认为,EH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需要多基因协同作用.研究[1]表明,EH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复杂疾病.有学者认为,20%~60%的血压差异是由遗传决定的,存在基因-基因、基因-环境间相互作用,又称多因素疾病[2].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

    作者:徐慧;董昌武 刊期: 2013-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