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学术刊物,81年创刊。以提高为主,注重实用,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主要反映最新的中医药科研、临床、教学成果与经验。辟有理论研究、中医基本概念论析、安徽近代名老中医学术精华、新安医学研究、临床研究、临床经验、针灸经络、方药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教学研究、综述等栏目。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等。可供广大中医药人员、中西医结合工作者、中医院校师生及自学深造中医者参阅。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 安徽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2095-724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4-1324/R
邮发代号: 26-2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安徽
出版地区 安徽
订购价格 160.00
杂志荣誉 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二等奖(04)和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二等奖(04)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2095-7246
- 国内刊号:34-1324/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醉鱼草果实中木犀草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醉鱼草果实中木犀草素含量的方法.方法建采用WelchUltimateAQ-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乙酸(60:40:2)系统,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50nm,柱温为25℃.结果木犀草素进样量在0.0432~0.432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加样回收率为98.15%;RSD=1.87%(n=6).结论建所建立的高效......
作者:陈以军;任亚硕;吴德玲;张伟;汪天明 刊期: 2014- 04
-
天仙子及其混伪品的微性状鉴别
目的对天仙子及其混伪品进行鉴别.方法查阅文献,在明确天仙子及其混伪品种类的基础上,应用中药微性状鉴定法对其进行鉴别研究.结果天仙子及其混伪品呈现不同的微性状特征,在性状、大小、色泽、表面光滑程度、表面附属物等方面有较明显的区别.结论利用中药微性状鉴定法可以对天仙子及其混伪品进行鉴别.......
作者:杨青山;吴秋芳;姚强;周建理;谢冬梅;孟祥松 刊期: 2014- 04
-
延胡索块茎生长发育过程观察
目的观察延胡索不同生长期新生块茎和母块茎的特点.方法用定点连续观察和石蜡切片法,跟踪观察延胡索块茎形成过程及新生块茎、母块茎的生长变化.结果由地下茎产生的新生块茎生长起点在母株的茎节处,其形成需要某些必要的条件;母块茎退化成更新块茎的周皮,其脱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栽培品产生双生及多生块茎较野生品常见;块茎中含有荧光生物碱.结论新生块茎的形成方式具多样性;退化的周皮对更新块茎具保护作用;栽培品无性繁......
作者:胡珂;韦佳玉 刊期: 2014- 04
-
大白口蘑子实体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大白口蘑(TricholomagiganteumMassee)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大白口蘑子实体的乙酸乙酯部位经过硅胶、RP-18、SephadexLH-20等多种材料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亚油酸甲酯(1)、亚油酸(2)、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3)、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4)、过氧麦角甾醇......
作者:孙程亮;李正辉;冯涛;王元忠;刘吉开;王刚 刊期: 2014- 04
-
由“闭户塞牖”“以从其意”论心理治疗的保密原则与治疗关系
《素问·移精变气论》中有“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大致含义为:临床诊治疾病时,应紧闭门窗,让患者处于安静、无外界干扰的环境中,详细询问其病情,顺从其意愿.由此可见,安静、保密的氛围与良好的医患关系在中国古代已受到足够重视,也是现代心理治疗顺利开展和进行的关键.......
作者:谭梦;冯晔;张伯华 刊期: 2014- 04
-
甘温除热法源流与实质探讨
甘温除热法是重要的中医治法,是热因热用的反治法,即运用性味甘温的方药治疗脾胃阳虚、水火气机升降失调或气虚、阳虚等所致的阳损及阴,出现发热表现的一种治疗方法.甘温除热法源于《黄帝内经》,发展于《伤寒杂病论》,成熟于《脾胃论》.甘温除热法为后世的内伤发热治疗提供了广阔思路,在此基础之上推衍出补脾胃清湿热法、益中气除余热法、健脾清肝治疗脾虚肝郁之热证法等,使发热的病机理论更趋完善与实用.......
作者:陈新;陈涤平;李文林 刊期: 2014- 04
-
对《伤寒论》祛邪理论的思考
《伤寒论》吸取《黄帝内经》的祛邪思路及当时的医疗经验,采用汗、吐、下法使邪从上窍、下窍、汗孔而出,并用清法治无可汗可下之证,攻邪时注意顾护正气和津液,过用或误用攻邪则及时救弊.《伤寒论》使祛邪理论渐趋完善,并将其贯穿于外感病辨证论治的全过程,对临床合理使用祛邪方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王安军;王兴华 刊期: 2014- 04
-
先秦“和”文化对《黄帝内经》诊疗思想的影响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早的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医学典籍,形成一些重要的认知原则.由于受到文化轴心期的先秦“和”文化的影响,《黄帝内经》成为中医“和”思想的源头,其中“天人合一”“阴阳和合”“医患和合”等诊疗思想,为后世“和”法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作者:卜菲菲;王键;胡建鹏 刊期: 2014- 04
-
“肩三针”恢刺法配合牵张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肩三针”恢刺法配合牵张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门诊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肩三针(肩前、肩髃、肩髎)恢刺法并配合牵张手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推拿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0次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提高Neer量表的疼痛评分、......
作者:沈袁;李金霞;朱仡;傅瑞阳 刊期: 2014- 04
-
基于经络平衡的电导法经络测量分析方法对慢性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基于经络平衡理论,探究电导法经络测量值的分析方法,考察其对慢性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健康人群82例和慢性肾病人群222例,采用电导法测量手足井穴和原穴的电阻值,分别计算原穴阴阳比值、井穴阴阳比值、原穴手足比值、井穴手足比值、原穴左右比值、井穴左右比值,采用接收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考察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比值对慢性肾病的诊......
作者:黄鹂;戴洪;李盼盼;林铭铭;罗翠文;原嘉民;杨志敏 刊期: 2014- 04
动态资讯
- 1 《证类本草》中和州药物品种考证
- 2 芪归糖痛宁颗粒调节炎性因子预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研究
- 3 分辨矩阵法约简中医辨证要素初探
- 4 庞安时论治温疫学术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 5 贺氏火针温通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临床观察
- 6 活血内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白细胞介素6及前列腺素F2α的影响
- 7 甲瘤胶囊治疗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结节30例
- 8 善宁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观察
- 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安徽产木通药材中3种有效成分含量
- 10 李平论治肺癌经验
- 11 新安医家汪启贤养生思想初探
- 12 颈椎松解手法结合醋热疗法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
- 13 多皮饮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
-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35例
- 15 一种人工栽培霍山石斛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组织分布
- 16 《推拿学》教学方法之我见
- 17 芦根中甾体的GC-TOFMS鉴定
- 18 扶正解毒通络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6例
- 19 论《伤寒杂病论》眩晕病证辨治规律
- 20 类风湿性关节炎从脾论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