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学术刊物,81年创刊。以提高为主,注重实用,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主要反映最新的中医药科研、临床、教学成果与经验。辟有理论研究、中医基本概念论析、安徽近代名老中医学术精华、新安医学研究、临床研究、临床经验、针灸经络、方药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教学研究、综述等栏目。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等。可供广大中医药人员、中西医结合工作者、中医院校师生及自学深造中医者参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 安徽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2095-724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4-1324/R

邮发代号: 26-2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安徽

出版地区 安徽

订购价格 160.00

杂志荣誉 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二等奖(04)和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二等奖(04)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 杂志名称: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2095-7246
  • 国内刊号:34-1324/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二等奖(04)和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二等奖(04)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2016年第3期文章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骨疏灵颗粒中淫羊藿苷和β-蜕皮甾酮的含量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同时测定骨疏灵颗粒中淫羊藿苷和β-蜕皮甾酮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WatersBEH130C18色谱柱(250mm×4.6mm,3.5μm);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0nm.结果淫羊藿苷和β-蜕皮甾酮分别在0.0125~0.125mg/mL(r=0.9998)和0.005~0.15mg/mL(r=0.9996)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

    作者:俞吉;朱裕林;朱瑞;桑冉;李宇;陈卫东 刊期: 2016- 03

  • 传统及趁鲜加工工艺对何首乌饮片质量的影响

    目的以二苯乙烯苷及结合蒽醌含量为测定指标,比较传统和趁鲜加工工艺对何首乌饮片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传统及趁鲜加工所得何首乌饮片中二苯乙烯苷及结合蒽醌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趁鲜加工制得的饮片中二苯乙烯苷及结合蒽醌的含量均高于传统加工所得饮片,且趁鲜工艺节约时间.结论趁鲜加工工艺省时省力,所制得饮片质量较好,可以用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寇婉青;金传山;胡雨;梁德勤 刊期: 2016- 03

  • 丹皮酚泡囊乳膏的制备及其体外透皮吸收考察

    目的以泡囊为载体制备丹皮酚乳膏,优化丹皮酚乳膏的制备工艺及制备处方,并考察体外透皮吸收情况.方法用乙醇注入法制备丹皮酚泡囊;用乳化法制备丹皮酚乳膏;应用控制变量法优化制备工艺;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制备处方;并采用TP-6型透皮扩散实验仪,以大鼠腹部离体皮肤作为渗透屏障,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的累计渗透量来考察丹皮酚乳膏体外透皮吸收情况.结果基于丹皮酚泡囊制得的乳膏在12h和24h的累积渗透量分别是......

    作者:黄天擎;何瑞曦;陈贺骏涛;聂湘江;陈卫东;彭代银;吴德玲;戴敏 刊期: 2016- 03

  • 薄荷与留兰香的非腺毛微性状鉴别

    目的对市场上销售的薄荷及其混伪品留兰香进行微性状鉴别.方法采用生物显微镜结合显微成像系统,对薄荷及留兰香叶面、叶缘和叶脉的微性状进行观察、拍摄和鉴别.结果薄荷和留兰香的上表面、下表面、叶缘、叶脉的微性状具有较大差异,薄荷叶上表面的非腺毛明显长于留兰香,薄荷叶叶缘和叶脉主脉存在大量的非腺毛,而留兰香叶缘和叶脉主脉则很少有非腺毛.结论利用中药微性状鉴别法可以对薄荷及混伪品留兰香进行鉴别.......

    作者:汪海斌;袁如柏;周建理;穆二廷;胡云飞 刊期: 2016- 03

  •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汤液经法图》药味组方法则初探

    《汤液经法图》载于敦煌藏经洞遗卷《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是根据五行配属五脏的“体味”“用味”“化味”而遣药组方,其作者陶弘景对此图的评价甚高.通过分析《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肺脏病诸方,深入研究《汤液经法图》并诠释蕴含其中的药味组方法则,简析药味组方法则的特色,对于正确理解和阐释经方组方之原义及配伍规律,从而指导临证组方,提高临床能力,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者:潘小凤;储全根 刊期: 2016- 03

  • 中医学之气的“共振”假说

    中医学之气是一种运动不息的精微物质,气的运动是人体乃至自然、宇宙的基本规律.气的物质属性、运动属性及感应性使其能与现代自然科学的共振理论相暗合,故可以假设共振运动也是气的一种基本运动形式.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实践,气之“共振”假说可以较合理地解释经络系统、物理疗法及“同气相求”理论,对进一步理解中医基础理论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作者:邓万溪;黄彬 刊期: 2016- 03

  • 《温病条辨》甘苦合化法运用探析

    甘苦合化法是指苦寒药和甘寒药相配,以苦寒清热、甘寒养阴,且养阴药常数倍于清热药,使清热而不伤阴的治疗方法.甘苦合化法在《温病条辨》中被广泛运用,涉及卫、气、营、血各个阶段,其适宜病证包括小便不利、下痢、大便不通以及热伤营血诸证,病机均包含热盛阴伤,治当清热养阴.具体运用时,可加入咸寒、酸寒之品,配合苦寒药增强清热凉血的效果;亦可加入酸味药配合甘寒药以酸甘化阴,增强养阴的作用.并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适......

    作者:林敏;鲁玉辉 刊期: 2016- 03

  • “土郁夺之”证治初探

    “土郁夺之”为《内经》五郁治则之一,土郁即睥土为肝都、食滞、寒湿、湿热所壅滞,脾胃失其运化升降之证.治疗应辨其虚实,通过疏肝理气、消食导滞、温阳化湿、清热利湿之法,以疏通脾土,使脾胃升清降浊功能恢复正常,则郁气可解.......

    作者:李淑红;刘华一;唐艳萍 刊期: 2016- 03

  • 庞安时论治温疫学术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北宋著名医家庞安时,一生医学成就显著.现存著作有《伤寒总病论》一部,此书对张仲景《伤寒论》进行阐述和补充,特别是对温疫的论述,根据病因不同进行分类,详细描述温毒五证,药用寒凉且重视预防调护.该书内容丰富,论理精湛,见解新颖.庞安时论治温疫的思想对明清时期的温病学形成和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作者:许霞;安静 刊期: 2016- 03

  • 基于“阴中求阳”理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思路

    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时,中医传统方法采用温阳、利水、活血三法,而随着对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认识的不断加深,中医也在不断探索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新方法.慢性心力衰竭以“阴阳两虚、心脉瘀滞”为基本病机,立足于“阴中求阳”之法进行治疗,可延缓疾病进展,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作者:武梦羚;宋耀鸿 刊期: 2016-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