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学术刊物,81年创刊。以提高为主,注重实用,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主要反映最新的中医药科研、临床、教学成果与经验。辟有理论研究、中医基本概念论析、安徽近代名老中医学术精华、新安医学研究、临床研究、临床经验、针灸经络、方药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教学研究、综述等栏目。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等。可供广大中医药人员、中西医结合工作者、中医院校师生及自学深造中医者参阅。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 安徽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2095-724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4-1324/R
邮发代号: 26-2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安徽
出版地区 安徽
订购价格 160.00
杂志荣誉 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二等奖(04)和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二等奖(04)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2095-7246
- 国内刊号:34-1324/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中冲点刺放血结合西药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冲穴点刺放血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予利巴韦林雾化吸入及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口服,合并细菌感染者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以抗感染;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中冲穴点刺放血,所有患儿高热时均予对症处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缩短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和咽痛消退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
作者:王云娜;黎顺平;宋腾菊 刊期: 2017- 01
-
海马神经递质在针灸效应中的作用
神经递质是由神经末梢释放的一种特殊活性物质,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的特异性受体,完成信息传递.针灸能够明显影响海马神经递质的释放及受体表达,在保护神经细胞,参与镇痛及心血管功能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王堃;周美启;吴生兵;曹健;崔帅 刊期: 2017- 01
-
曹恩泽应用虫类药物治疗慢性肾病经验
曹恩泽根据“瘀血阻络贯穿肾病之始终”理论,擅长应用虫类药物治疗慢性肾病,注重虫类药物的特性及其配伍特点,强调应用虫类药时应注意辨病和辨证,如应用虫类药物当“寒热并用,升降相伍”,糖尿病肾病首选水蛭,虫类药物需辨证循经用药,虫类通络法应与行气、化瘀、温阳、祛湿及平肝诸法相伍,同时指出虫类药物辨治肾病的禁忌.......
作者:吕勇;王亿平;金华;王东;任克军;章雪莲 刊期: 2017- 01
-
裘沛然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裘沛然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位虽在胃,但病杌与脾、肝、胆的关系至为密切.其病机特点为虚实夹杂、寒热交错.虚,重在脾胃气(阳)虚亏;实,主要是气滞、血瘀、湿阻等,治疗崇尚辛散苦泄、甘缓酸收之法.辨证论治与随证加减相结合,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王庆其;李孝刚;邹纯朴;梁尚华;王少墨;裘世轲 刊期: 2017- 01
-
基于培养大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中药药理学教学实践探究
中药药理学在中药类相关专业的知识体系中有重要地位.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是能否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围绕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中药药理学兴趣的因素,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学习,以达到教学目的.......
作者:吴鸿飞;汪宁;戴敏 刊期: 2017- 01
-
中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群综合建设考析
基于中医药院校特色,继承传统中药教学优势,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和改进教学内容,采取基础化学、生物学科与药学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创新药物化学课程群体系,并结合学校科研,充实课程群的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和实验平台建设,为更好地建设药物化学课程群提供思路和方法.......
作者:黄鹏;何黎琴;王效山 刊期: 2017- 01
-
汪机《伤寒选录》版本及评按探析
明代名医汪机(1463-1539年),字省之,号石山,安徽省祁门县人.《伤寒选录》为其代表作之一.该书现仅有一套残本藏于日本,国内据此版本影印出版行世.该书有八卷,卷一主要是采集“诸先贤所论于仲景有发明者”“以广识见”.卷二至卷六部分,为仿成无己《伤寒明理论》体例,就六经病证“摘取诸症条中一症,另立条款,为之发明”.卷七为六经病脉汇集,“使人知脉同症异而治亦各有不同”.卷八介绍伤寒方药,分为“药方......
作者:殷寻嫣;陆翔;万四妹 刊期: 2017- 01
动态资讯
- 1 通络消瘤汤治疗子宫肌瘤36例
- 2 平喘宁调节ERK信号通路干预哮喘气道重塑的机制
- 3 中药学实验实训示范中心开设中药学综合创新实验初探
- 4 广西地区首发原发性肝癌患者体质状况调查
- 5 《黄帝内经》组方理论探讨
- 6 蝙蝠葛碱缓释片溶解度和解离常数测定
- 7 塑形夹板伸直位固定防治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畸形53例
- 8 运脾方对脾虚大鼠消化功能的影响
- 9 分期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软瘫期肢体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 10 芪归糖痛宁颗粒对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
- 11 银杏内酯B剂型研究进展
- 12 中医清浊理论相关问题辨析
- 13 多巴胺及其受体表达参与针刺效应的研究进展
- 14 新安王氏内科论治泄泻经验
- 15 整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 16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马兰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 17 十三味和中丸联合针刺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 18 芦黄参花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血清IL-6和TNF-α的影响
- 19 老年功能性便秘虚实证与肛门直肠动力及感觉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 20 清热除湿汤治疗急性湿疹的疗效观察